蚧壳虫又称“介壳虫”是大叶黄杨的主要害虫,全国各地均有发生,这种害虫具有发生普遍,危害严重,防治困难等特点,已经成为限制园林绿化树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。蚧壳虫为什么难防治?蚧壳虫属于同翅目,盾蚧科昆虫,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约有600多种,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害虫,危害最严重的有白蜡蚧、朝鲜毛球蚧、圆盾蚧、水木坚蚧、考氏白盾蚧、桑白盾蚧。这些害虫成虫体表覆盖有一层厚厚的蜡质介壳,因此称为蚧壳虫。雌成虫一生经历卵、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。雄成虫经历卵、若虫、蛹和成虫四个阶段,成虫和若虫常群集于枝条、叶背、果实表面等处,用口针刺吸植物汁液,雌虫无翅,足和触角均退化;雄虫有一对柔翅,足和触角发达,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、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。大叶黄杨 为害症状 蚧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为害为主,常常群聚在大叶黄杨的枝、茎、叶等表面刺吸大叶黄杨体内的汁液,初期,枝条发黑枯萎、叶片上有黄色斑点,果实表面出现黄褐色斑点,后期,叶片黄化、脱落,枝条、茎干枯死,使大叶黄杨失去观赏价值。 发生特点 介壳虫不同地区发生代数差异很大。黑龙江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北方省份,一年发生一代,江苏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北等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